长江海事局

重庆海事为首届重庆都市艺术节涉水活动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3-01-23 08:28 来源:长江海事局 阅读量:

1月22日凌晨,随着8艘参演船舶有序撤离、5座航标恢复到位,标志着首届重庆都市艺术节涉水活动水上通航安全保障任务全部结束。至此,首届重庆都市艺术节涉水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作为迎接农历癸卯兔年的重要活动,首届重庆都市艺术节自举办之日起便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除夕的无人机飞行及水上焰火表演,更激发了重庆市民现场观看的踊跃热情,加上正值持续枯水,航道通航条件与常年同期相比大幅恶化,导致活动期间通航安全保障压力巨大。为此,重庆海事局克服重重困难,在依法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职责的同时,努力为各单位提供通航安全保障服务,为重庆市民营造了“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节日氛围。

强化全过程监管,维护良好公共秩序

此次活动水域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属于重庆中心港区,水域范围内绝大部分为邮轮、两江游等客运码头,船舶进出嘉陵江、靠离码头十分频繁,通航安全风险一直居高不下,因此该水域长期被确定为二级高风险水域。重庆海事局始终秉持“维护良好公共通航秩序”这一基本原则不动摇,认真实施全过程监管。一是系统制定水上交通安全保障方案,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及海事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指挥部,明确了职责分工及责任人员,细化了交通管控、船舶维护、应急部署等具体工作内容。二是严格依照大型群众性活动法规标准督促承办单位办理水工许可,指导承办单位制定活动通航安全保障方案,组织行业专家对方案进行评估,督促承办单位细化参演船舶“进场—定位—燃放—撤离”等全过程操作措施,完善船舶火灾、碰撞、锚链绞缠等事故险情应急预案,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各岗位职责清、情况明。三是强化水上交通组织,对外及时发布航行通告,提醒过往船舶变更航行计划、合理选择等待水域,对内督促各涉水市级部门加强所属应急船艇安全管理,服从海事交通指挥;充分发挥“现场海巡艇驻守+远程监控警示”相结合的监管效能,协调水警、消防等部门联合对焰火表演船队进场实施现场维护,加强管制水域外其他船舶动态跟踪,实现了管制水域外无船舶大量积压、管制水域内29艘参演和应急船舶绝对安全的预定目标。

实施精准通航服务,保障活动顺利举行

此次活动既有3000架无人机的水上飞行表演,更有除夕夜国内仅有的Ⅰ级焰火燃放,相关作业对安全距离、电视直播及现场观看效果要求高;恰逢向家坝水库下泄流量骤减、重庆水位快速下降,进一步凸显了通航安全保障压力。为此,重庆海事局针对各类问题逐一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帮助相关单位做好活动准备,实现了活动与通航安全“两不误”。

面对无人机占航道飞行、与焰火表演相互位置不清等问题,协调双方技术团队对作业位置进行核实比对,提出无人机编队整体移至木关沱江滩、减小编队飞行半径、增加无人机坠江保障措施等通航优化意见,实现了无人机改飞航道外、不干扰焰火表演船舶的目标。

针对焰火表演水域紧邻城区、周围码头及停泊船舶众多等问题,组织烟花公司对各作业点进行逐一定位,确定需要临时撤离现场的船舶,协调相关船公司予以配合支持,11艘船舶全部按时撤至安全水域;组织活动船公司、船员及港口专家、航道部门对作业水域进行联合踏勘,明确8艘参演船舶具体定位、抛锚方式、航标调整等技术细节,确保了船舶锚链无绞缠、航标及时撤除和恢复。

针对上游来水减少、辖区水位快速下降带来的严峻形势,认真分析近13年重庆、寸滩极枯水位状况,计算活动当日川江自然河段来水影响变化,研判出活动当日水位总体变化态势,为活动顺利举办提供了决策依据;向各船艇单位发布水情变化安全警示,督促各单位加强水位关注、谨慎操作,帮助各应急救援船舶优化停泊水域,有效避免搁浅等事故险情发生。

接下来,重庆海事局将以此次活动保障为起点,认真总结经验,深入贯彻落实阮瑞文局长在长江局2023年春节视频连线及交接班会上提出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抓好大型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在服务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征程中书写新时代重庆海事的光辉篇章。

(发布:高波;审核:沈建)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